第一讲:第二语言加工研究:目的、方法、内容

时  间:2017年12月17日(周日)上午9:00-11:00

地  点:北京语言大学主楼南侧200

 

第二讲  汉外语义结构对比和对外汉语教学

时  间:2017年12月18日(周一)下午2:00-4:00

地  点:北京语言大学教二楼460

 

主  办:北京语言大学《世界汉语教学》编辑部


 

主讲人简介

  蒋楠教授,美国马里兰大学(University of Maryland)第二语言习得专业博士生导师。他的研究主要涉及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双语表征、存储以及加工过程,包括语音、词汇及句法加工。他最早提出二语词汇习得的心理语言模型,详细解读了二语词汇习得的概念重构过程。他的研究论文发表于二语研究和心理语言学的重要刊物,如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, Language Learning, Applied Linguistics,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,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, 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, Bilingualism: Language and Cognition, Modern Language Journal,等等。他著有《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反应时研究》(Conducting Reaction Time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Studies)(Routledge出版社,2012年)和《第二语言加工导论》(Second Language Processing: An Introduction)(Routledge出版社,待出)两部著作,主编出版了《中文作为第二语言:习得和加工》(Advances in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: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)(剑桥学者出版社,2014年)一书。他的研究成果为人们了解二语习得、教学以及人脑的语言信息处理等过程提供了重要启示。

 

讲座内容简介

第一讲:第二语言加工研究:目的、方法、内容

  本讲座简要说明第二语言加工研究作为一个学科的目的、方法和内容。讲座内容围绕着六个问题进行:(1)什么是二语加工研究?(2)为什么说“加工”? (3)谁对二语加工研究感兴趣? (4)二语加工数据如何可以回答二语习得的问题?(5)二语加工研究有哪些方法上的特点和要求? (6)二语加工研究有哪些内容?

 

第二讲:汉外语义结构对比和对外汉语教学

  本讲座分三个部分:(1)为什么要讲汉外语义对比。通过具体的例子,说明每种语言都有它特有的语义体系,因此外语学习的中心任务之一是形成一套外语所特有的语义系统。(2)汉语语义结构相对英语的一些特点。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汉语相对英语而言在词义、句义和空间表达上的六个特点。(3)跨语言词义对比的六种关系。举例说明在对比两种语言的词义结构时的六种可能的关系,以及认清这种关系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的意义。

上一篇:“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法及期刊论文写作工作坊”报名通知

下一篇:“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法及期刊论文写作工作坊”成功举办